年1月17日星期五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达15%~35%。存活者再出血率达80%,再次出血者病死率更高。近年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
1、病人基本资料
性别:男
年龄:47岁
主诉:呕血、解黑便10+天
既往病史:患者4年前于外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行TIPS手术,余无特殊。
2、常规检查
肝功能:
ALB31.1g/L↓;TBIL32.6umol/L↑;AST、ALT正常
血常规:
HGB78g/L↓;PLT~9/L↓;WBC正常
凝血功能:
PT18.8s↑;APTT44.8s↑
甲胎蛋白、肾功能、尿常规未见异常。
3、影像学检查
Tips术后,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
曲张静脉曲张静脉4、诊断结果
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脾大脾功能亢进
2.TIPS术后
5、器械选择及手术过程
病例操作的关键点:
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迂曲,超选入靶血管需要较柔软微导管,且拟用胶栓塞,需要导管通畅性及润滑性较好,选用埃普特微导管(2.4F-cm)。
栓塞材料:
医用胶2ml,碘化油约5ml。
手术过程:
1.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6F-导管鞘;
2.泥鳅导丝引入5F-Cobra导管通过分流道进入门静脉;
3.脾静脉造影显示曲张食道、胃底曲张静脉;
4.微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分别超选入曲张静脉;
5.经微导管注入医用胶;
6.退出微导管、造影评估栓塞效果;
7.退管退鞘、加压包扎。
6、术中影像
微导管超选入曲张静脉内;医用胶栓塞后,再超选入另一支曲张静脉内
栓塞术后造影见栓塞良好,曲张静脉未再显影
7、术后总结
1.该病例术中拟直接用5F-cobra导管超选入曲张静脉内,但由于开口部血管较迂曲,普通泥鳅导丝多次尝试超选失败;后尝试引入微导管、微导丝,将微导丝塑形(大弯)后成功超选入曲张静脉内,再引入微导管过程顺利,用时较短。
2.通过微导管注入医用胶较通畅,打胶完毕后迅速撤出微导管,反复冲洗后未发现堵管,仍能完成另一只血管超选及后续治疗;
3.术后患者消化道未再出血,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
8、作者简介
斯光晏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放射科副主任,全面负责放射科的医、教、研工作,医院学科带头人。
从事放射学诊断及介入放射学十余年,擅长于布-查氏综合征经血管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各种血管及腔道内支架成型术、肾癌术前栓塞术、盆腔肿瘤栓塞术、各种囊肿抽吸固化术、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诊断及栓塞术、大咯血的DSA诊断及栓塞术、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等。
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科研课题两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