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学院毕业季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年的毕业生访谈成果即将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次我们从即将毕业的近位毕业生中选择了40余位代表,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以传记形式呈现他们不同去向背后的故事。
本期将要介绍的,是即将前往教育、金融、信息技术行业就业的研究生毕业生们,这些行业都是就业大热方向,相信大家会很想了解一番。
陈*伟:工学院级力学(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年通过中国强企业海亮集团“星青年”管理天才计划选拔,现任海亮集团副总裁、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总裁。
因家境贫寒,父母多病,出身农门的陈*伟,自小便挑起了忙碌农活、贴补家用的重担。生活的压力,没有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他愈发珍视所拥有的每一个机遇,立志考上顶尖高校,用读书扭转命运、改变人生。“读高中时,我自认资质不好,因此总是比别人加倍努力,天还没亮就起来读书,一刻也不能闲着;到了大学,要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时间也就变得更加珍贵”。
本科阶段,当同龄人还沉浸在摆脱课业束缚、享受自由闲暇的“慢节奏”生活时,陈*伟已经在马不停蹄地规划新一段的成长蓝图。他竭尽所能接触不同领域的学霸与大牛,执著积累关乎人生、关乎未来的经验与教训。陈*伟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并以专业最好成绩保送北大工学院直博,登上了更高、更大的人生舞台。
博士阶段,陈*伟加入校研会。没有资源他创造资源,没有人脉他沉淀人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操守品行,雷厉风行、事必躬亲的处事态度,都让他在北大研究生会的工作中渐入佳境。担任校研会主席期间,他大刀阔斧整顿机构,服务为本再塑形象,校研会在他的掌舵下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许多活动也收获了师生同学的一致好评。
陈*伟的工作能力与品行操守得到了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先生的高度认可,希望他能够在毕业后加入海亮教育。“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很坦承,“献身基层、服务乡里、造福一方,一直都是我的心愿;而教育行业,对我而言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实验之余,他积极思考国内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广泛了解海亮集团对教育行业发展做出的努力。“很快我就想通了,教育是国之根本,青少年更是民族的未来,在海亮集团我可以实现更大、更深远的人生价值,更何况机遇转瞬即逝”。
陈*伟于年8月入职海亮集团实习,然而实习工作并不轻松,年轻有为是一份认可,更是一次考验,如何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成为了他的首要目标。幸运的是,海亮集团有着良好的导师“传帮带”文化,加上通过在北大校研会练就的高情商与强执行力,陈*伟很快就脱颖而出,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短短半年时间,他便被提拔为海亮集团副总裁、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总裁。
在追梦圆梦的同时,陈*伟没有忘了感恩回馈,公益事业是他一直的坚持。本科时,他前后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募捐了万余元善款;在北大,他首创“为留守儿童上一堂课”和“为爱筑梦”大型公益活动,组织“润知计划”图书馆建设,为留守儿童送去了知识与梦想。如今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将公益和教育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贫困学生提供上学的机会,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在陈*伟眼中,只要心中明确“想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奋斗、去追逐。他对师弟师妹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入对行”。毕业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无论是从事教育,是投身金融,还是扎根基层,或者专注科研,都未尝不是一个优质的选择。入行最忌犹疑,摇摆不定只能是虚度岁月。
第二,要“走对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要选择匹配能力和兴趣倾向的职业,术业有专攻,做泛、追求宏大是后话,做精、追求极致才是眼前。
第三,要“跟对人”。初入职场时,北大的光环已经逐渐褪去,一切要从零开始学习积累。要有归零意识,归零意味着放低身段、谦虚好学;归零也意味着去寻找一位良师益友,当知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有。
*欧:工学院级力学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加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管培生计划。
*欧参与的第一份实习是金融企业的行业研究。实习过程中他经常和同事交流,了解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了解岗位的未来发展。在实习一个月后,性格果断的*欧就选择了退出,并将行研岗位列为了排除项。提起这段经历,他笑着说,“实习是很好的排除不适合自己的方向的机会,我排除的很快”。
*欧最终将银行业和大型国企作为主要的求职方向。他提到,比较有名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实习经历比较看重,而银行以及其他一些大型国企则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