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李进教授
周俭教授
见微知著,将《指南》策略融入临床施治
周伟平教授
王葵教授
医院周伟平教授首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解读了《指南》中对于原发性肝癌(HCC)筛查、诊断和分期的相关内容。周教授认为,筛查人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危人群,非肝炎性肝癌的发生比例也有明显提高,因此,高危人群的定义要进一步扩大。此外,《指南》根据我国国情,坚持影像学与甲胎蛋白相结合的筛查手段,这点与国外多凭影像学检查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影像学设备现代化程度、专业人员经验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仅凭影像学筛查准确性相对较低。这点也是《指南》本土化的表现之一。
随后,医院王葵教授通过对《指南》中外科治疗策略的阐述,指出目前肝癌手术治疗领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手术安全性提高,术者技术不断提升,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更加密切。从早期到中、晚期,不论切除还是移植,临床医生都应遵从规范化的治疗标准,秉持MDT的理念,制定个体化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中关于肝移植的国内标准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相较国外标准不同程度地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用范围,便于临床中灵活调整,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曾昭冲教授
陈拥*教授
来自医院的曾昭冲教授从《指南》局部治疗的角度,解读了目前除手术切除之外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消融、肝动脉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包括外放疗和内放疗),临床视病灶大小、数目、位置等情况的不同,来选择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方式。其中,消融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属于根治性治疗手段,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属于姑息性治疗手段,曾教授认为,近几年临床对TAC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