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据前期文献报道,特发性颅内高压(IIH)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之间,但在育龄期肥胖女性中的发生率增加至21/。脑静脉窦狭窄(VSS)被认为是IIH的病因之一,在各类研究中可观察到IIH患者VSS的发生率从60%到%不等。此前多项研究证实通过狭窄段窦内支架植入术降低狭窄处的压差对缓解IIH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使用二维时间和三维相位对比技术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在检测VSS方面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在定量狭窄程度方面是有限的,VSS所致的静脉高压的准确诊断为基于导管的静脉造影以及对狭窄区域压差的有创测量。目前,尚无无创方法来定量预测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VSS患者。医院神经外科MahmoudH.Mohammaden等研究人员探讨了以定量MRV(QMRV)为无创手段所获得的指数(RI)在诊断IIH患者VSS相关的静脉高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7月《Neurosurgery》。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3例有症状的VSS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岁,10例(76.9%)患者为女性,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8.9kg/m2,对照组为25.9kg/m2,P=0.35(表1所示)。其中11例患者为单侧优势型静脉窦明显狭窄,2例为双侧同时存在的横窦狭窄,在压力差较大的一侧行静脉窦支架植入术。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支架植入前后QMRV血流测量,患者在支架置入前的基线情况为:上矢状窦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对照组:0.21vs0.11,P=0.01和,横窦阻力指数(RI):0.22vs0.13,P=0.03,而乙状窦处的RI值,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0.15vs0.11,P=0.07)(见表1)。在静脉窦狭窄患者中,支架植入前狭窄处的平均压差为22.8mmHg。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后上矢状窦内平均静脉压(MVP)显著降低,平均值从41.9mmHg降至22.5mmHg,P0.,横窦狭窄处MVP平均值由39.4降至19.5mmHg,P0.,支架术后乙状窦处的MVP值与术前无差异(P=0.23)(表2)。与基线相比,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RI显著降低。上矢状窦RI从0.22降至0.17,P0.01,而横窦处RI从0.23到0.17,P=0.03.狭窄段近端的基线RI显著高于远端(P=0.03),此差异性在支架置入后消失(P=0.66).支架植入术前后乙状窦处RI无变化0.16vs0.16,P=0.84(表2和3所示)。表1.患者组和对照组的人口统计学情况以及基线RI值对比
表2.支架置入术前后,患者静脉窦MVP和RI的对比情况
表3.支架植入前后狭窄近端和远端RI值得变化情况。
图1.A,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患有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上矢状窦(SSS)基线阻力指数(RI)。B,横窦(TS)的RI基线情况比较。C,D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支架植入术前后上矢状窦和横窦RI的变化情况。
图2.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静脉期显示右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中度狭窄。B、显示引流静脉系统内血流的定量磁共振静脉造影(QMRV)。C,诊断性脑血管造影,静脉期,右横窦-乙状窦交界支架展开后。显示窦径增大,右横窦内血流正常化。D,右横窦-乙状窦交界支架展开后QMRV,右横窦内血流量相应增加。
研究结论研究人员最后指出,该研究证实了使用无创QMRV所获得的RI值在有症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VSS患者中的检查和诊断作用。假如要通过使用MRV筛查患者是否存在VSS,该检测可作为必要补充,并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有创静脉窦测压和可能的支架植入术,并以此对患者进行分类。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敏洁医师
同济医院
审校
郭新宾副教授
医院
终审
*清海教授
医院
Onyx管道:静脉途径球囊辅助下Onyx重建静脉窦,栓塞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新方法静脉窦异常致耳鸣的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