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对旧事物有种特殊的感情,就像我奶奶样,家里的东西有些存了十几年,甚至是三十多年,一直都不舍得丢。问奶奶为什么不丢,她说:“以前的日子苦得很,现在日子过得好也要学会节俭。”奶奶是个节俭的人,夏天的时候很少开风扇,到了晚上吃完饭也不开灯,上了年纪也去做点工赚钱。
可就是这么个节俭的人,却上了“保健品”的当。从奶奶得糖尿病到现在,花在医院买药打针的钱都要多。那帮蚕食老年人金钱的幕后操纵者,却在背后数钱偷着乐。
彩电下的营销,明星专家的双重组合
奶奶每天会有看电视的习惯,虽然得了糖尿病后,视力有些模糊,但依然还是会每天抽出一点看电视。而奶奶最早接触保健品就是从电视开始的,据她说节目里有专家,还有明星代言,推出的一款针对糖尿病的产品。奶奶还说:“很多老头和老太太吃了几个周期就好了,还说想吃什么都能吃。”
声称能够治疗好糖尿病的产品,最终也没有治好我奶奶的糖尿病。或者说,糖尿病这一医学难题,让保健品都能治好,为何他们不去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却还在这里忽悠那些已到暮年的老年人,真是其心可诛。
信仰的更替,医院也不听
奶奶村里有个王大婶,最开始是信主的,结果后来得了糖尿病,发现自己的脚一天天溃烂。这个时候她发现信主不能让病有好转,有次有个卖保健品的销售团队来村里,她为了领免费的水杯和盆子就去围观。结果从此以后,她就信上保健品能够治她的病。
甚至有次病的严重,医院,她都不去,说是吃保健品就能好。而她一直相信的保健品,卖出上千元的价格,成本只有几十块钱不到。
有次我回老家上坟,正好起风飘过来一张计划表,从第一天到第七天都写着保健品销售的流程,而且产品的价格和售价都标的一清二楚。而他们来上坟,可能就想让所谓的祖先,保佑他们能发大财。
养生馆转让,拆迁废墟里摔得粉碎的电椅,像是健康长寿的梦
有些保健养生的荒诞在于——你根本想象不到真实是什么样子
电视营销没过多久就经过清扫,仅剩些地方台还在播放着。几年前夜里,听到奶奶的糖尿病又严重了,还住院打胰岛素和吃药调理。我心情烦躁的调台,在一个地方台停了下来,上面收了钱的患者反映:“眼睛看得清楚,敢吃敢喝,糖尿病再也没犯过。”我用力抓紧遥控器,狠狠地摔到地上。
奶奶出院后,听人说村里开了养生馆,里面的特色是中药药浴和养生电椅,药浴说是能够打通人体血液循环,电椅能够根治各种疾病。奶奶也隔三差五的养生,每当哆嗦的在养生电椅上下来的时候,奶奶总感觉糖尿病好了一半。养生馆里的年轻人还说:“这叫雷公椅,在神话故事里,雷公能够劈死妖魔*怪,而现在雷公不劈妖魔*怪,只劈你身上的各种疾病。”
他还告诉奶奶:“如果这雷公椅不管用,就让那雷公天打雷劈,把他劈了,把他全家也劈了。”
村里面和奶奶同样得糖尿病或者其他疾病的人,也来这家养生馆里想要治病。后来,这家养生馆终于倒闭转让。而养生馆的废墟中,摔得稀巴烂的电椅,像极了老年人的健康梦。
包治百病的收音机,每天打开都是养生
因为糖尿病的原因,奶奶的视力越来越差,看电视的时间也不断的减少。听说村里有人免费送收音机,便排着队领收音机。每天晚上打开收音机,总是会播放养生专家介绍产品,细听下来,重复最多的话就是包治百病,赶紧拨打电话。
奶奶便拨打留下的电话,问能不能治疗糖尿病,那边说当然能,而且还给奶奶说现在优惠活动还在进行中,买保健品就送养生杂志期刊,一边吃一边看。奶奶就把儿女给的生活费拿来买保健品,跟儿女通话的时候还说感觉糖尿病都消失不见了。
而邮寄过来的杂志现在还从奶奶家放着,里面不光有很多已经逝去的名人,还有各类专家和诺贝尔的权威肯定,全文看下去除了产品的名字是真的,其余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因为两个免费鸡蛋,奶奶听了一上午健康讲座
上了年纪,总是容易贪小便宜,比如奶奶就因为两个免费的鸡蛋,被拉去听讲座。台上专家在滔滔不绝地讲健康知识,台下老头和老太太聚精会神地听着。
讲完第一部分,专家还让台下的老头和老太太进行互动,让他们列举出来有什么疾病。其中有个说糖尿病,奶奶听完就感觉这专家说的不错。而奶奶不知道是,这些人都是托,从一进入会场开始,什么人和专家互动,什么人先起哄买保健品都是排演好的。
而奶奶却被专家坑的一愣愣的,人上了年纪后,脑袋思维就变慢,面对比自己说话快的人往往要思考好半天。最后,奶奶为了两个免费鸡蛋,买了一大堆保健品。而这个讲座明天就找不到人,奶奶气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从相信到不相信,走了太多弯路
现在,奶奶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她也发现那些销售为何让他们不要停西药,就连她也分不清,究竟是西药控制住病情,还是保健品控制住,或者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她现在已经丢掉保健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控制。
而保健品产业却成为朝阳产业,每年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增加。年出台的新规终于将保健品划出药品以外,但很多线下的宣传还没有停止,因为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会为了利润去疯狂,何况保健品的利润让很多人都想去分一杯羹。
百度搜索下的保健品,某些还在虚假推广产品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远离“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更要相信“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