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不写,就无法思考
---卢曼
老舍曾说过:“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切,什么也写不出。”
说到记笔记,我们可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大家借阅最多的就是学霸笔记,学霸笔记的特点是:老师讲得一字不差地都记下来。
而我们长大后却发现,老板要新创意、新想法、新构思,当然,大家也更喜欢看新节目。
当我们面对空白屏幕时,大脑一片混乱,去搜索,去头脑风暴,精疲力竭效果也不大,但是有些人仿佛是老天爷赏饭吃,每天几百个点子,大脑就是一个“点子公司”,他是怎么做到的?
名人也有不少自己的记笔记方法,最熟悉的要数李敖,李敖说自己把需要的章节撕下来,背面没有了怎么办?再买一本新的。
他的方法好是好,就是费精力、费钱。
硅谷投资人吴*的方法是网络上看到好的文章,喜欢的部分直接剪切,扔到到分类文件夹里,不知道吴*整理怎么样,反正我用过这种方法,马上被这些好词好句淹没了,整理起来太痛苦。
笔记如果不用起来,就等于没记,到开始做项目、写论文时只得开始疯狂搜索资料,有没有好用、零成本的笔记方法?
有!
这个笔记法就是卡片笔记法,是德国教授申克.阿伦斯在研究笔记的时候,发现了卢曼这个神这个大神,继而研究了他的记录笔记的方法,写成《卡片笔记写作法》,年英语版和德语版首次出版,年中文版面试。
14天的时间,书都被我翻的卷起来了。
《卡片笔记写作法》是我这一年来读得最畅快淋漓的一本书,这种感觉多年已经不曾有过,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仿佛掌握了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卡片笔记写作法》详细阐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笔记工具---卢曼卡片盒,书里的主人公尼克拉斯.卢曼,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就是用这种方式一天写6篇笔记,30年出版了58本著作,最终成为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
卢曼从连做教授助理资格都没有的人,用这个卡片笔记写作法,一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并在年成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且终身担任这一职位。
他的58本著作,很多都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即使在去世后,还有六七本未完成的手稿,内容涵盖了*治、经济、宗教等,这样的学术能力,让人惊叹。
尼克拉斯.卢曼到底有多牛
相对于传统的卡片写作法,像纳博科夫只用一个盒子保存自己的写作内容,卢曼是用两个,一个放文献笔记,一个放永久笔记。
要想把卡片读书笔法良性运用起来,就必须知道它的原理,那么这个系统的核心:卡片盒是如何工作的呢?
主要分为三个: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一.闪念笔记。
手里随时有纸笔,也可以用软件,把脑海中的想法通通记下来,比如看了哪本书,哪部电影的想法、感悟,然后统一处理,最后会在一两天内变成永久笔记或者扔进垃圾桶。
二.永久笔记
1.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最重要是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格外挑剔。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文献管理系统中。
2.主卡片盒
主要是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
写好的闪念笔记,思考它们与你的研究、思考、兴趣或考试内容有何关联,有关联,才会产生新的想法,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句子完整,标注来源。
一篇永久笔记就诞生了,可以放入卡片盒中,同时扔掉闪念笔记。
三.项目笔记。
这个是阶段性的。
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理解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原理后,就看看需要什么工具吧!
工具:
需要四种工具。
1.书写工具(纸和笔亦可)。
2.文献管理工具(如Zotero,Citavi,或者其他最适合的软件工具)
3.卡片盒(纸质或者应用程序形式)
4.编辑工具(Word,LaTex),或者其他最适合的工具)。
这些工具多了没用,少了则不能顺利完成工作。
有了工具后,如何去做?
1.每天的灵感记录
纸笔最方便。如果你使用其他工具,要确保最后所有东西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一天内快速处理。
2.其次是文献管理
建议用Zotero这样的免费软件,Zotero软件还可以植入到MicrosoftWord,OpenOffice、LibreOffice和NeoOffice等软件中,这样你不必再输入参考文献就可以插入英文。
3.再次是卡片盒。
可以用纸质卡片和木质卡片盒,准备明信片大小的纸片,软件更方便,可以用印象笔记、浮墨,更强烈推荐Obsidian或RoamResearch这里支持反向链接的笔记工具,咱们网友好多也用葫芦笔记。
4.编辑器
如果你用Zotero软件,建议使用的所兼容的编辑器之一(MicrosoftWord、OpenOffice、LibreOffice和NeoOffice)
以上就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使用方法。
尼克拉斯.卢曼的亲笔卡片(德文)
我们遇到了太多好的笔记方法、学习方法,太多好的软件,为什么我们还在学习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个笔记方法有什么不同?
首先:记录感兴趣的的。
需要意志力来做的事情,太耗能量,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很容易放弃。
喜欢某个领域,就用这个笔记流程每天记录想法,两三天利用幕布、浮墨、葫芦笔记、印象笔记做成永久笔记,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推荐德国科学家丹尼尔.卢德克开发的开源软件~卡片盒笔记(Zettelkasten),这个软件免费、易用、跨平台。
现在这些软件还有双链功能,即使不学习、不写论文的朋友,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用到工作中,激发新的想法。
卢曼喜欢哲学和社会学,他的的笔记大多数也都是相关的,这些笔记让他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社会学家。
其次: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我以前看书喜欢划线或者三色笔标重点,当时的感觉,就是得到了整本书的精华,只是不久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原因就是没有思考,也没形成自己的观点。
卢曼曾经也是划线,空白处写感想,不久发现,太零散不好整理,后来他发明的这种笔记法,关键点就是不摘抄,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这肯定是难的事情,大脑很神奇,这种难的事情反而能刺激大脑神经元,从而大脑记忆更深刻。
最后:由于每天都是自己喜欢领域的思考、记录,就会产生大量的想法,相互知识之间也会链接,这些积累,也会让自己的写作、论文、报告更加详实、生动、快速。我的这篇书评就是运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在10篇笔记的基础上修改成的,两三个小时完成。
不单单是论文,项目或者写作也是这个流程
那么,卡片笔记法真的有这样的奇效吗?人人都可以学会吗?
《卡片读书笔记法》这本书在